香港打工仔被強制參與強積金供款,為退休作準備。可環球金融市場動盪,股、債雙殺,多項強積金基金投資回報差劣,即使是風險較低的保守型基金亦要跌,致強積金總資產失守一萬億元大關,兩年供款變相消失,打工仔血汗錢化灰,一殼眼淚!當局實應檢討如何全面優化積金制度,確保打工仔的供款更有效為未來退休作保障,免得強積金淪為「強輸金」,愧對港人!

過去3年,香港多災多難,先是2019年社會極端動盪,繼而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2021年中美博弈不斷升級,2022年疫情未退,卻爆發俄烏戰爭、全球通脹飆升,各大央行猛力加息收水,股、匯、債、商品、地產等主要資產市場皆不見樂土,資金只有「獨沽一味」流入美元避險。強美元下一眾非美貨幣持續貶值,經濟備受「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打擊的中國亦不例外,人民幣今年累貶逾一成,致以中國資產為主的港股估值受壓,表現一浪低於一浪。香港經濟在與國際脫軌、嚴厲的防疫政策下,百業蕭條,企業倒閉,工人失業,人才與錢財皆不斷流失。如此艱難的謀生環境下,打工仔的一分一毫都顯得十分重要。

偏偏今年以來,強積金的回報差強人意,強積金總資產蒸發的金額,等於每名打工仔人均帳面蝕逾5萬元,數目當真不少。由於普遍預期明年環球經濟景氣會比今年更差,只怕強積金總資產會持續下跌,打工仔供款如泥牛入海,一去無回,難以止蝕。

這個局面,與強積金的設計側重在股票和債券市場等金融市場投資,投資缺乏多元化和靈活性,有莫大關係。遇上今年股債雙殺,供款人幾乎點揀都輸錢。其實,供款人只要最簡單直接做定期存款,收取利息,雖然長期未必能跑贏通脹,但短期至少可以避免供款捲入動盪的金融市場,以致「躺着也中槍」;再不然可研究讓供款人用作置業首期,畢竟香港房屋短缺,樓價雖然已開始回落,但上車首期仍然高昂,與其硬性規定供款人資金要投入金融市場,為何不可以投資在自置居所,同樣有利保障退休的住屋需要,長遠物業也能保值。

中美博弈、東西分裂的百年變局,改變全球化模式,國際地緣政治局勢不斷升溫,通脹加劇,各大央行猛力加息大增經濟衰退甚至滯脹風險,這些重大不明朗因素不會在短期內消失,將於明年,甚至未來數年持續。最慘的是將屆退休年齡的打工仔,距離提取強積金作退休之用的時間逼近,已沒有太多以「平均成本法」爭取長期投資回報的本錢,最終退休保障大失預算,欲哭無淚。

港府不搞全面退休保障,將安老責任以強積金制度交給港人自己自負盈虧,為金融機構創造大茶飯,但制度的不足卻無法讓港人藉此保障到退休生活,情況與推出自願醫保計劃,為保險公司製造大量生意,卻無阻解決醫療問題同出一轍。說到底,港府是不願動腦筋、花精力,善用公帑,負責任地為港人謀福祉。如何凝聚人心,建立和諧社會,推動經濟加快發展,應對全球逆風實乃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