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跨境理財通」自2021年10月開通,中港兩地監管機構於今年9月底宣布將完善計劃業務試點,包括支持更多大灣區居民參與,擴大參與機構及產品範圍。會計師行羅兵鹹永道財產及財富管理合夥人王娟表示,綜合金融業界意見,提倡循5方面完善理財通,包括調整合資格投資者準入條件、擴大參與金融機構範圍、放寬合資格投資產品清單、提高投資額度及適度放寬銷售安排的限制。

她提到,理財通受新冠疫情封關等影響,初期參與度較低,但隨着社會復常,使用率回升,惟截至今年10月,南向通整體額度使用率不足1.5%,相信主要是合資格理財產品有限有關。

她指,理財通至今運作暢順,而高淨值人群的風險胃納能力較大,金融業界建議豐富可投資產品種類,納入更多風險產品,而撤銷現時100萬元人民幣的個人投資額度要求,能滿足高淨值人群分散投資風險的需求。

羅兵鹹永道一份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調查研究報告發現,市場對大灣區的興趣大大提高,其中一位資深銀行家更形容為「機不可失的市場」。該行大灣區服務金融業市場主管合夥人陳宣統坦言,以往同一主題的調研報告發現,部分市場參與者曾擔憂粵港澳三個司法管轄區在技術和監管上的差異將為大灣區金融業的發展帶來挑戰。

不過,他指出,經過幾年發展,市場着眼點已由過去的法規、基建,轉至數據、數碼化,而數據共享的進展令人鼓舞,加上新冠疫情期間加快數碼化應用,金融機構已意識到營運環境有別。

該行風險及控制服務合夥人吳冠豪指,數據驗證的進步和數據共享中的「最少必要信息」等原則為金融服務、醫療保健及創新技術的融合發展帶來廣泛新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