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位和阻力位是技術分析理論中非常重要的一塊內容,甚至是市面上許多交易策略和交易系統的構建核心。

 

所以很多初學交易的朋友,在了解支撐位和阻力位的常見形式後,常常湧出“天下大可去得”的無畏氣概!

 


雖然支撐位和阻力位是市場客觀存在的現象,但它並不是一個百試百靈的仙丹妙藥,因爲它只是一種動態的概率結果。

 

根據定義,支撐位是指價格下跌時可能遇到支撐,從而止跌回穩的價位;阻力位是價格上升可能遇到壓力,從而反轉下跌的價位。

 

很遺憾,流傳甚廣的這個定義只給出了事實描述,並沒有給出支撐、阻力價位形成的邏輯根源。

 

我們知道市場上存在兩股力量,一個是买方(多),另一個是賣方(空),他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心理預期,從而使市場價格形成一個動態的平衡。

 

支撐位是賣方在階段內可接受的價格底线!在下跌趨勢中,买方進場前總希望價格越低越好,而賣方出手也總是有利可得才行,低於某一價格,不考慮折舊和流動性需求,大不了繼續持有不賣就是。所以,市場價格的第一個支撐位就是商品的成本。

 

而相對而言,阻力位其實就是买方在階段內可接受的價格高點!在上升趨勢中,賣方出手前總是期待價格越高越好,但對於买方而言,價格高到一定程度超過了原本的預算或者心理預期,买不起甚至幹脆不买。所以,市場價格的最後一個阻力位是买方持有的單位資本。

 

這就很好解釋諸多支撐位和阻力位常見形式的原理了。

 


前高或前低


  

买方:饅頭上周最高是一塊錢,這周我最多也只出一塊,再貴就不买了!(前高形成阻力位

 

賣方:去年我一個包子最低也賣到了一塊五,今年總不能比這還低吧!(前低形成支撐位

 


均线


  

买方:上海這兩年房價均價也就是4萬每平,松江房價這兩天一下子就漲到了6萬每平,买房的事我要先緩緩。(平均线形成阻力位

 

賣方:上個月我平均每天能賺200塊,明天這個臨時工一天才150,我不幹。(平均线形成支撐位


其他的支撐位和阻力位的形式的原理和以上兩種都大同小異(例如,布林帶其實就相當於三條均线),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趨勢线的支持阻力作用。

 

趨勢线最有價值不是其方向,而是其傾斜程度。比如某段上升趨勢线的斜率,其實就是該段內價格單位時間的上升幅度,反應的是上升的動能。當趨勢线被跌破,也相對的表示买方熱衷程度降低,動能出現衰弱,市場可能出現變向。

 

總之,支撐位和阻力位會隨着买賣雙方的預期而不斷改變,它是一種動態的概率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