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由於市場的持續下跌,很多資金开始抄底ETF基金,他們的規模從年初基本上翻了倍,那么場外基金規模怎么樣了呢。
 
隨着基金投資深入人心,人們選擇基金不再局限於上證50、滬深300、中證500、創業板等傳統幾個指數,而一些行業或主題指數基金規模和份額持續擴大,說明投資者都在認可並實際行動支持。
 
比如,電子、軍工、傳媒、證券等。
 
而新增的創業板50,顯然規模增速最明顯,作爲創業板的藍籌集中營,業績表現不錯的。
 
 
天弘的寬基指數和主題行業指數分布挺均衡,能滿足常見的指數基金投資需求,比如像我們估值表中的港股、美股指數也可以逐漸成立,健全指數配置。
 
以滬深300指數A爲例,年初規模僅11.31億元,三季度是17.54億元,我認爲四季度公布的數據可能還有增幅,一年時間基金規則增加近6億。
 
另外,天弘創業板C由年初3.03億元規模,增加至三季度10.32億元,規模增幅更明顯。
 
天弘能規模增加這么明顯,與其指數基金的費率優勢有關系,贖回費率是行業平均的1/10,這點其他基金公司也應該學習下。
 
起碼熊市應該考慮到投資人的實際情況,調整管理費和托管費的收取標准。
 
二.
 
爲什么指數基金,特別是ETF基金越來越受到資金的青睞?
 
我認爲有3點:
 
第一、熊市主動基金的表現並不能讓投資人滿意,基金經理主動調換基金,可能造成追漲殺跌,畢竟A股輪動很快。
 
靠譜的主動產品這么少,只能轉向被動的指數基金,讓指數基金作爲資產配置的工具。
 
第二、基金公司越來越重視指數基金的配置了。
 
以前指數基金由於被動復制指數,所以發行新品的動力比較弱,數量也不多,隨着指數基金的產品线逐漸完善,蓄水池擴大了,資金自然而來。
 
一旦業績大漲,投資人是會看到指數基金的優勢,畢竟普通人能獲得市場平均收益已經不錯,超額收益只能看運氣。
 
第三、投資理念的普及。
 
過去,互聯網不夠發達,线上的投資渠道完全沒有,只有銀行等代銷渠道才能購买基金,而主動基金是銀行等代銷重點推薦的。
 
一旦業績不達預期,投資人也不是傻子,自然清楚,特別是自媒體對指數基金的推動宣傳作用,至少從底層和波動上來看,指數基金適合更多人。
 
未來,國內的基金投資也會逐漸向成熟市場靠攏,這一點毋庸置疑。
 
但同時,也需要基金公司做好服務工作,至少現在你們牛熊市都有費用收入,而投資人卻在承受風波波動和本金損失,這一點要明白。
 
三.
 
全資產配置版,可配置A股、港股、美股、德股、商品、地產信托等資產。
 
說明:
 
1.綠色低估(可定投);黃色臨界(激進風格可投,穩健風格建議再等);紅色高估(分倉賣出);其他爲正常估值。
 
2.指數估值維度:PE/PB分位點、盈利收益率、ROE。
 
3.估值高低:
 
第一種:分位點和ROE,當分位點<50%,ROE>10%,低估。
 
第二種:盈利收益率和ROE,當盈利收益率>10%,ROE>10%,低估。
 
4. 部分品種不參考分位點、盈利收益率和R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