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匯率:變量選取與模型設定
 
(一)變量選取
 
爲檢驗匯率波動與日元結算貨幣地位的關系,可建立實證模型,使用歷史數據進行估計,分析匯率波動對日本進出口貿易中日元結算比例的影響。我們選取日本進口和出口貿易中使用日元結算的比例作爲被解釋變量來衡量日元結算貨幣地位。同時,以日元兌美元匯率的標准差代表日元匯率波動,由於日元結算比例是年度數據,所以選擇匯率波動的年度標准差作爲解釋變量。
 
根據相關研究,除匯率波動以外,還有許多因素也可能對日元結算比例產生影響,這些因素可以歸結爲廠商貨幣選擇行爲的慣性、貨幣穩定性、進出口結構、日本企業的海外控制能力、日元流動性與交易成本等5個方面。
 
1.廠商貨幣選擇行爲的慣性
 
廠商結算貨幣選擇行爲具有一定慣性,前期行爲可能會影響當前選擇,因此我們在控制變量中加入被解釋變量的滯後項,其系數表示廠商行爲慣性的大小。滯後項階數根據AIC與BIC准則選取。
 
2.貨幣穩定性
 
廠商在國際貿易中更傾向於使用貨幣政策更穩定的國家的貨幣,因爲一國貨幣政策的不穩定會使該國貨幣幣值波動較大,這會影響人們對該國貨幣的信心。通貨膨脹率和實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一國貨幣政策的穩定性。使用GDP平減指數作爲衡量通貨膨脹率的指標,因爲與其他通脹指標相比,GDP平減指數能夠更全面地反映物價水平的變動。日元實際利率反映了持有日元的實際收益,日元利率上升時,持有日元的收益增加,增強了日元的吸引力,由此在貿易結算中日元的使用比例將會增加; 反之,日元的使用比例將會降低。
 
3. 進出口結構
 
日本特殊的進出口結構導致了日元在貿易結算中使用比例偏低。比如,在進口貿易中能源和原材料佔30%~40%的份額,由於美元是國際大宗商品的計價和結算貨幣,能源和原材料的大量進口抑制了日元在進口貿易中的使用。此外,日本的出口商品以制成品爲主,主要銷往歐美,和同類產品相比,日本出口的制成品差異化程度低,在歐美面臨激烈競爭,因此只能選擇PTM策略使用當地貨幣結算。總之,能源及原材料和制成品在進出口貿易中的比例會直接影響日元在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所以,在估計日元進口結算比例的影響因素時,我們選擇能源及原材料佔總進口的比例與制成品佔總進口產品的比例作爲控制變量;在估計日元出口結算比例的影響因素時,我們選擇能源及原材料佔總出口的比例和制成品佔總出口產品的比例作爲控制變量。
 
4.日本企業的海外控制能力
 
日元之所以在貿易結算中使用比例偏低,是因爲日本企業沒有利用當時充裕的資本進行對外直接投資,拓展以本國跨國企業爲核心的全球產業鏈,而是忙於投資外國證券市場。企業的跨國經營活動與日元國際化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日本對外直接投資可以代表日本企業的海外控制能力。對外直接投資多用來建立海外生產鏈條,其數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跨國公司在海外的發展情況,對外直接投資數額越大,說明日本企業海外資產越多,大型跨國企業在貿易中的壟斷地位有助於提升日元在貿易結算中的使用比例。
 
5.日元流動性與交易成本
 
貿易商傾向於使用具有高流動性和低交易成本的貨幣進行交易。而且,從外匯市場交易成本的角度看,出口商傾向於選擇在外匯市場上頻繁交易的高流動性貨幣作爲國際貿易的交易媒介。日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佔有的份額可代表日元的交易成本和流動性,如果份額較大,則日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上的交易量大、交易頻繁,說明日元流動性高且交易成本低。
 
(二) 模型設定
 
根據以上討論,可以建立包含上述變量的實證模型,ARIMA模型如下:
 
 
上述方程中,i表示和進口有關的變量,e表示和出口有關的變量,t表示年份。方程(1)爲進口結算方程,Yit代表日元在進口中作爲結算貨幣的比例,c爲常數項,sd爲日元匯率波動的標准差,∑Yi,t-p代表進口結算比例的滯後項,n爲最高滯後階數,∑Xit表示影響進口結算比例的控制變量,包括實際利率、GDP平減指數、能源及原材料佔總進口的比例和制成品佔總進口產品的比例、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日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佔有的份額。方程(2)爲出口結算方程,其中,Yet代表日元在出口中作爲結算貨幣的比例,∑Ye,t-p代表出口結算比例的滯後項,控制變量包括實際利率、GDP平減指數、能源及原材料佔總出口的比例和制成品佔總出口產品的比例、日本對外直接投資、日元在國際外匯市場佔有的份額。以上各變量均使用1980—2014年的年度數據。方程(3)表示幹擾項服從1階移動平均,ut-1爲前一期的幹擾項,vt爲白噪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