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盛投資帶你了解到底什么是價值投資?是投資朝陽行業的龍頭公司么?是投資於增長穩定高分紅的公司么?是投資於市盈率、市淨率都遠低於行業水平的公司么?是投資於大市值的公司么?在通通得到否定答案之後,投資者往往會陷入更深的困惑。從這一現象出發,我們將圍繞價值投資的一般性與特殊性的相互關系分享一些思考。

 
古今中外,無論是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的研究、突破、發展,無不經歷了從特殊到一般的歸納,再由一般到特殊的推導的過程。從研究某一特定現象出發,從過往的無數個特定現象中發現共性,提煉升華出簡潔的定理,在定理的基礎上不斷擴充衍生出新的枝杈,並運用到未來全新的實踐中去。
 
衛星的導航定位技術,理論基礎是相對論和百年前的牛頓力學;如今備受矚目的芯片技術,理論基礎是上世紀的量子力學。真正具有一般性的理論,不會因爲時間的推移,環境的改變而失去效力,相反會歷久彌新。文字雖老,智慧不朽,投資學亦是如此。
 
價值投資是屢經歷史考驗的具有一般性的理論
 
回顧價值投資理論的歷史,最早誕生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經歷了1929-1933年的股市重挫和經濟大蕭條的格雷厄姆,在1934年完成了價值投資的奠基之作《證券分析》。自格雷厄姆1934年著書至今,美國作爲全球第一的經濟體,作爲有史以來第一個GDP總量跨過20萬億美元大關的國家,並非只有高歌猛進的欣喜,也有低谷徘徊的至暗時刻,85年間,美國的GDP增速最快到過27.8%,也出現過4次負增長。
 
1929年爆發的經濟大蕭條,帶來的是長達10年的20%以上的失業率,和道瓊斯工業指數最大回撤近90%的超級熊市,1940年全年的股票成交量只有1929年全年成交量的18.5%。二次大战的爆發一定程度上拯救了美國的經濟,战爭的刺激之下,工業生產的大幅增長,各項經濟指標全面復蘇。二战後的美國,經歷過二战後的經濟爆發式反彈,也經歷過伴隨战後軍事需求和重建需求萎縮而來的經濟危機,經濟滯脹、通貨膨脹率居高不下;經歷過信息技術革命,孕育出一批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也經歷過千禧年前後互聯網泡沫從爆發到破滅,以及2006-2007年次貸危機掀起的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嘯。
 
經濟、政治、商業、技術的變化從未停止,宏觀環境波動起伏,資本市場的瘋狂也曾不止一次的上演。但無論對於身處哪個時代的投資者,始終不變的,是投資者持有的證券,是標的企業所有權的一部分,故其價值的提升有賴於企業不斷地創造價值;反之,當企業不再具備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其價值自然會打折扣。
 
如何正確解讀價值投資的一般性
 
市場中的投資者根據自身的認知、喜好、資金的屬性等因素,選擇着不同的投資方法,相比於量化投資復雜的運算模型,相比於趨勢投資基於各種不同形態的分析,價值投資似乎是最簡單的事:股票是上市企業所有權的一部分,买入那些現價低於其背後所蕴含的價值的標的,並持有至其價值兌現。但爲何這存在幾十年的理論,時至今日仍舊有效並被廣泛使用呢?價值投資的一般性不在於其看起來簡單易懂、理解起來不需要什么門檻,而是在於這一看似樸素的理論,是無關於宏觀、國度、行業、個體等各個方面普適性的真理。
 
1. 價值規律的體現無關宏觀經濟的好壞。
 
正如上文所提,即使是在價值投資理論接受度最高的美國,其有效性也並非建立在美國沒有出現過經濟大環境低迷的基礎之上,美股的牛市也並非出現在其宏觀經濟增速最快的年份。
 
經濟增速有快有慢,宏觀經濟上行時,各行各業不斷湧現的優質企業推動着整體經濟水平昂揚向上,同時也爲價值投資者提供了充分的供給;宏觀經濟下行時,資本市場整體通常也會呈現出低迷和悲觀,被低估錯殺的優質企業也會成爲價值投資者的選擇。究其根本,衡量是否具有投資價值的准繩始終未變,相比未來可創造的價值來說,當前的價格是低估的,便是優質的投資標的,在各種經濟環境之下皆是如此。
 
2. 價值的分析並非受限於特定環境下的特定行業。
 
社會、經濟、商業、科技、文化,無時無刻不在經歷着變遷,相信格雷厄姆翻閱企業年報的時候,也想象不到有一天,證券分析師們只需要在電腦上使用Ctrl+F的快捷鍵,就能快速定位到他想尋找的數字。
 
美國一網站曾做過一個統計,將1917年-2017年的美國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按照50年爲間隔進行了排序。
 
從中不難總結,產業結構、人才資源、社會生產分工體系不斷經歷着變革,不同時代背景下,不同行業的企業在引領和推動着社會的發展。100年間,能源、制造業、金融、信息技術、醫藥等行業的優秀企業輪番佔據着核心的位置,但無論是何行業,何種類型的企業,價值投資的分析原理都同樣適用。分析鋼鐵、石油企業的產量、成本構成和分析信息技術企業用戶的消費習慣、粘性一樣,都是價值投資的一部分,最終都是爲了回答其價值相對於現在的交易價格來說,是否存在足夠的安全邊際和上行空間的問題。
 
3. 價值規律沒有特定的呈現形式。
 
1994年,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出版了《基業長青》一書,其中選取了各行各業傑出的18家企業,研究他們如何在動蕩中(兩次世界大战、大蕭條、信息技術革命等)實現基業長青,並分別選取一個突出的競爭對手作爲對照。20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新回顧這18家佼佼者,發現有的持續輝煌,有的被對手超越,也有隨着行業的衰敗同競爭對手一起消失。依舊屹立不倒的企業,無論是持續堅守還是進行了變革,無不是依托自己的各種資源稟賦,選擇了最有利於自己持續創造價值的道路。而無論具體是怎樣的呈現形式,價值規律在其中都是有跡可循的。
 
這裏想要強調的是,具體到對每一個特定個體的分析,價值投資的一般性,指的並非是在每個個體上,價值規律都只有一種表現形式,而是指價值規律的內核是共通的。沒有一勞永逸的創造價值的模式,環境在變,價值規律的呈現形式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