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環球公共衞生危機將健康護理帶到前線。除了為創新醫療技術、生物科技、製藥,以及新型醫療設備與服務等細分範疇,帶來長線增長機遇之外,更讓其成為中美角力中受累國際政治因素影響的板塊。

在當前大國博弈帶來的新風險下,促使相關生物製藥公司重新思考他們企業所處的競爭領域和競爭者,推動企業走向由治療轉往預防及確實治愈的方向。

早前石藥集團(01093)公布,開發的新型冠狀病毒mRNA疫苗產品「SYS6006」已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可開展於內地的臨牀研究。「SYS6006」將會根據毒株流行情況,進行針對性的抗原突變設計。臨牀前研究表明,該產品對包含Omicron和Delta在內具有良好免疫保護效力;通過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對機體提供免疫保護,並可產生記憶性B細胞,提供長效保護效力。此外,臨牀前安全性評價數據也證明該產品的安全性。

另外,開拓藥業(09939)公布新冠藥物「普克魯胺」治療輕中症非住院新冠患者III期臨牀試驗的關鍵數據結果,顯示可有效降低住院和死亡率,以及可顯著持續降低新冠病毒載量。

生物製藥企業已從研製預防疫苗,逐步發展至研發治療藥劑。可以看出,以生產商向服務商轉變引領當代產品創新,不斷提升研發能力、持續推出創新藥物、業務生態高效資源整合,是生物醫藥這朝陽產業發展必經之路。

近幾個月,醫藥股價跌幅較大,醫藥行業回調幅度夠深,估值也已接近歷史底部。不過,由於多數企業業績維持較高的增長水平,加上國家統計局數據指去年醫藥製造業全年增加值較2020年按年增長24.8%;去年全年每月按年增速均高於全國工業整體增速,相信醫藥行業整體估值有望見底,惟在集採減價政策下,相信短期較難大幅回升。

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主席 鄧聲興(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