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當恆指收於21,000點時,曾提及若「硬要估底,以2020年疫情底8.7倍的市盈率估,大約為18,450點。」一個星期過去,周一(14日)恆指收報19,531點,大跌1,022點,成交急增至2,230億元。散戶們會問,「為何要跌得那麼深?很多消息已知道吧」。確實,壞消息大家也知道,也識背了,惟真正原因卻未知道。

上周重點指出美元市場的遠期利率協議(FRA)與隔夜利率互換(OIS)息差擴闊,反映資金緊張情況,本周初港匯已跌至7.8299,是兩年來的低位。最新大行資金流數據可見,截至上周三止一星期,全球股市及債券市場均錄得資金外流。最明顯是歐洲走資幅度驚人,不單抵銷去年流入的總資金規模,而且以最新一星期資金外流計,更是有紀錄以來最大。

事實上,以國際形勢及經濟因素的複雜性,由歐洲流出的資金對其他市場所產生的只是零和效應。本周為超級央行周,環球投資者將迎來新一輪的加息潮。面對全球資金流由股市流出,港股配合中概股退市消息,只會形成疊加效應,請不要再說「港股很便宜了」!「便宜」只是結果。

市場現在處於多個失衡狀況。首先,恆指最新市盈率(PE)大約9.5倍,值得留意的是,若以14%盈利增長預測計算,明年PE為8.4倍,而4大中國科技股巨頭阿裏巴巴(09988)、騰訊控股(00700)、小米集團(01810)及京東集團(09618)今年預測市盈率平均15.4倍,夠平吧,但仍不是底。值得留意是,美國Mutual Fund在中概股的持倉已由12月5日的10%,跌至3月10日的5.5%,故中國科技股在現時低位仍被大戶狠沽!

其次,以贏面最大的美股為例,統計過去13年每逢連續兩星期跌市的話,之後股市例必反彈,平均幅度介乎3至15%。然而,近期美股的表現已經動搖這13年牢不可破的信仰。最後一個失衡(Disequilibrium)是來自抵押品,俄羅斯資產被凍結,當地市場變相停頓,以至商品價格急劇波動,產生是抵押品及標的物失衡。貝萊德在俄羅斯損手170億美元,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上述3個失衡,若無法盡快達致新均衡點的話,影響最深遠是第二個,貨幣市場新遊戲規則或將形成。短期而言,對市場最大殺傷是抵押品及標的物失衡。作為專業投資者,下一個重要問題是,在滯脹下的交易策略是怎樣?

獨立股評人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以上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