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貨幣正起着翻天覆地的變化,俄烏衝突讓俄羅斯盧布在歐美制裁下急挫,而在美國通脹飆升和貨幣政策逆轉下,避險需求谷高美元匯價,拖累其他非美元貨幣全線走弱。過去,每當美國收水、美元轉強,新興市場必首當其衝,拉起債務危機警號。冷不防今年以來就連一向被視為避險貨幣的日圓亦已累貶一成,韓圜亦加入戰圈。至近月內地疫情反彈,人民幣亦告走貶。其實,亞洲貨幣貶值潮,正正就是全球貨幣競賽的前哨戰。亞太諸地不欲再捲入貨幣競貶的漩渦,成為中美博弈下的炮灰,就得設法加大力度推動區域合作,加快經濟復甦穩定匯率,積極應對美國的金融收割,化危為機!

新冠疫情持續逾兩年仍揮之不去,雖然亞洲區部分經濟體為着保經濟,放寬防疫政策,惟區內最大的經濟體中國仍奉行「清零」策略,開放邊境的步伐不一致,令區內復甦遲遲未能邁出大步,卻要面對通脹來襲,經濟傷上加傷。

值得留意,今次亞洲貨幣貶值潮的觸發點是美國盟友日本再次當上「爛頭卒」,日圓匯價貶得最早、最急。作為其競爭對手之一的南韓為保持出口競爭力,只有跟貶。至近月中國疫情反彈,次季經濟增長響警,就連人民幣亦被拖下水,加入貶值之列,令走資壓力大增,也大大限制了宏觀調控以穩經濟的空間,更多避險資金選擇回歸美元懷抱,故見反映美元兌一籃子主要貨幣的美匯指數升穿100關後未有大回,昨日更觸及103水平,為2017年1月以來首次,意味美元升值周期得到進一步確立,同時反映背負巨額外債的新興國家恐快將引爆債務危機。

既然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也面對貨幣壓力,其他產業鏈未如中國完善、仰賴進口能源、經濟競爭力較遜的亞太經濟體,貨幣貶值及通脹壓力將更加沉重。正在大搞「美國優先」、堅持不重返《跨太平洋夥伴全面及進步協定》(CPTPP),冷眼旁觀《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美國,眼見亞洲經濟滑坡與貨幣競貶,正合其推動反全球化的「分裂」主張,好讓其適時向亞太諸地拋出虛偽的「橄欖枝」,以便推動其印太戰略,實現重返亞洲的目標。

中國要應對,首得設法穩定疫情,並透過更積極的財政及貨幣政策全方位穩經濟,畢竟一國的貨幣匯率離不開其實體經濟表現,穩經濟自能穩匯率、穩信心,亦只有寄望中國經濟盡快重回正軌,再次發揮撬動區內經貿引擎的角色,才有望協助區內各地走出貨幣貶值潮,避免陷入惡性通脹和經濟衰退的循環。

反全球化讓全球經濟產生巨變,東西對立令貨幣競貶以捍衞出口的成效打折扣,最終只會激化國際矛盾與分化,更有為熱戰埋下伏線之虞。美國的野心路人皆見,難怪愈來愈多新興國家寧願嘗試接受虛擬資產,更大程度推動雙邊貿易本幣支付結算,這變相加快全球「去美元化」步伐。最終美元王者地位是得是失,且放長雙眼,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