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主導反全球化疊加疫情,嚴重打擊供應鏈,本已讓全球經濟七勞八傷,詎料俄烏衝突演變成長期戰事,能源、糧食、債務、通脹危機接踵而至。其實凡此種種,離不開美國經濟衰落、美元信用下降,驅使世界利益重新洗牌,以重構可持續發展的國際新秩序。香港作為國際都會,又處於中美博弈夾縫,得居安思危,尤其全球去美元化之下,港元聯匯絕非一成不變,得及早制訂預案,確保香港金融制度穩定。

上世紀二戰後,美元得天下,國際政經格局都由美國說了算。可隨着中國崛起成第二大經濟體,帶動亞洲興起,反觀歐美長年呆滯,世界發展不平衡早已存在,而美元霸權衰落引發的國際事端,正為這場世界再平衡揭開序幕。

美國前朝特朗普政府開打中美貿易戰,就是想遏止中國崛起;現屆拜登政府積極藉着俄烏衝突引發的能源危機逼歐洲歸隊,共同祭出史上最嚴厲金融制裁,劍指這幾年一直奉行的去美元化,且與中國關係密切的俄國。中美爭霸這發展路線已清晰可見,亦無法逆轉,各地都得因應新的世界脈絡來調整戰略,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得思考怎應變。

疫情及俄烏衝突正加劇全球經濟危機,歐、美既要行分裂路線,又沒有板斧救市,不排除以一(實)戰稱霸。近日拜登亞洲之行高調展示印太戰略,更以台海局勢挑釁,其意圖不難猜測。

可亞洲諸地都明白,區內經濟要真正走出疫情而復甦起來,中國這個龍頭誠然不能缺席,若配合美國在亞洲攪局,不見得符合自身利益。典型例子是印度,一方面不抗拒美國政治派對,另方面繼續買俄油,更研議印俄貨幣互通的貿易結算系統;再看中印雙邊貿易在2021至2022財年按年增44%,印度方面貿易逆差更增至770億美元,遠高於上一財年450億美元,說明中印雙邊未受地緣政治影響,經貿合作符合各自利益才是大道理。

隨着全球通脹來襲,糧食和能源短缺,各地更須加強經貿合作來應對。中、印、俄繼續務實交往,憑着全球主要能源和糧食國,以及兩大人口國,供需端互補,足以支持亞洲發展,長遠不難經營出能抗衡發展呈衰退的歐美西方體系。

貨幣作為服務實體經濟的工具,在上述經貿巨變下離不開大洗牌,去美元化將逐漸成主軸。長遠當美元在全球經貿交易佔比不斷下降,擔心美元制裁反而是其次,須否繼續與美元掛鈎,如何優化港元貨幣制度,以更好地配合經濟發展,才是港府應主動檢視和制訂預案的重中之重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