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全球天災人禍接踵而來。新冠肺炎疫情不散、俄烏戰爭與中美博弈激化地緣政治,持續衝擊國際供應鏈,改變世界能源和糧食格局,加上各地出現的極端氣候,猶如向疲弱的經濟多踩一腳。各大經濟體既要抗通脹,又要防經濟衰退,可實際上刻下通脹既非由增長帶動,這兩個目標自然亦難以在同一時間實現。眼前全球經濟衰退風險,已遠超通脹問題,市場秩序大混亂,苦日子還在後頭!

新冠疫情爆發至今已逾兩年,全球經濟本就「內傷」未愈。偏偏今年2月爆發俄烏衝突,至今已過半載,尚未有結束的跡象。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發動的金融制裁,已改變全球能源、糧食以至金融貨幣的格局,讓全球央行「大撒幣」令物價上升的後遺症加速浮現。

綜觀全球3大經濟體,先說歐洲,俄烏戰爭引發的能源危機,已將歐洲經濟「廢武功」,即將來臨的寒冬,歐洲人恐要還原基本步,燒柴取暖,將是最好的說明。歐洲經濟活動大受影響,衰退壓力之大可謂前所未見。

再看美國,11月國會中期選舉將近,拜登政府正施展渾身解數抗通脹兼反華以爭取選票。問題是拜登政府既走在錯誤的道路,自無法令通脹大幅降溫,各方得盡快適應高通脹的「新常態」,聯儲局得繼續加息。美國近兩季經濟繼陷入技術性衰退,明年滯脹風險正上升。

歐美經濟不濟,還要搞反全球化、不斷揮動制裁大棒,衝擊國際供應鏈,造成金融動盪,讓世界經濟添煩添亂,是不折不扣的「人禍」。一直以高增長見著的中國,清零防疫政策令經濟景氣急降,樓市危機打擊投資與消費,加上美國圍堵不絕,令內外雙循環戰略難施展。亞洲龍頭有難,區內經濟體亦不會好過,近季區內製造業數據表現差劣只是開端。

偏偏這時全球多地出現極端氣候,北美洲、歐洲、亞洲及中東地區有如處於火燒狀態,世界6大河川「乾塘」,部分河段已見底,影響民生經濟;美國加州、日韓、巴基斯坦則現水災,早晚會激化糧食供應問題。全球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絕非危言聳聽!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世界經濟周期有起有落,本是平常事,但人為的禍患,已嚴重扭曲正常的周期運行,亦削弱應對天災的能力。所指的是過去全球化下各地協作的基礎,已被美國霸權所瓦解,取而代之是東西分裂、亂象頻生。全球製造、旅遊、地產、金融等重點行業,將無法重現疫前的繁榮,而應對極端氣候的全球減碳環保、推動綠色經濟等議題,只怕亦事倍功半。世界經濟規模非但難再擴張,收縮的壓力更愈來愈大,也不可能兩三年就能重塑出新的秩序。

更令人擔心的乃美國無法接受亞洲崛起,中國成其頭號敵人,更藉印太戰略和兩岸問題搞風搞雨,一旦擦槍走火,就連需求較旺盛的亞洲亦遭殃的話,全球經濟前景將更加暗淡。
世界經濟何時才能揮別苦日子,迎向新未來?至少需耐心等待中美兩國重新找到和平共存的新平衡點,安樂日子始有望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