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指標走弱的速度至少在放緩,但就其他方面而言,幾乎沒有證據表明德國經濟能夠避免衰退。

我們看到一些在低水平企穩的跡象。德國最顯著的領先指標剛剛發出了第一個信號,表明情況(至少)沒有惡化。然而,這並不意味著馬上就會有任何改善。 10月份,Ifo指數連續第5個月下降,從9月份向上修正的84.4降至84.3。雖然預期指數從非常低的水平有所改善,但現況的評估部分進一步減弱。

衰退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將於週五公佈的德國GDP增長預估極有可能顯示,德國經濟在第三季度陷入收縮。儘管服務業在夏季幾個月受益於封城後的提振,但訂單量減少、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高企以及水位低,都對經濟活動構成了沉重壓力。

展望未來,今天公佈的Ifo指數似乎表明,至少企業信心正在形成低谷。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經濟會有任何改善。儘管天氣狀況給德國經濟帶來了一些緩解——降雨增加了水位,10月溫暖的天氣推遲了供暖季的開始,但逐漸滑向衰退的經濟仍在繼續。企業和家庭正日益受到能源發票上漲和持續高通脹的影響,從而調整了消費和投資。政府最新的一攬子支持措施,如果不追溯實施,將力度太小,也太晚,無法防止冬季經濟衰退。它只能緩解這樣的衰退。

拋開短期和周期性發展不談,我們再次重申,德國經濟正處於全面改革之中。烏克蘭戰爭可能標誌著德國非常成功的經濟商業模式的終結:進口廉價(俄羅斯)能源和投入產品,同時向世界出口高質量產品,從全球化中受益。該國現在被迫加快綠色轉型,重組供應鏈,為一個全球化程度較低的世界做準備。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眾所周知的長期存在的問題,比如缺乏數字化、基礎設施陳舊、社會老齡化等等。所有這些都意味著,即使在冬季衰退之後,無論衰退有多嚴重,增長也會在一段時間內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