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M外匯

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

新浪財經訊 5月28日消息,由《銀行家》雜志主辦的“2019中國金融創新論壇”今日在北京召开,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蔡鄂生、原中國銀監會副主席蔡鄂生在論壇致辭時表示,解決金融供給側改革問題、解決金融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首先還是要發展。

以下爲嘉賓發言實錄:

XM外匯 蔡鄂生:

XM外匯 大家早上好,改善金融服務是我們新一個時期一直在強調的重要問題,也就是金融怎么回歸本源的問題,現在從銀行金融的角度、從實體的角度又有一個看法,我覺得這個問題到底怎么能夠把它解決的更好,總的思考是在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化過程當中來解決,

但是現實的問題怎么看這個事?前幾天媒體採訪的時候問我金融回歸本原到底什么標准?我說這個標准不是一個簡單的量的問題,是一個滿意度的問題。什么叫滿意度?我說滿意度也是變化的,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如果我們都是按照一個簡單的量的問題來解決金融回歸本源的問題,可能還不太好,也不太好確定。金融的問題現在很確定了,習主席給金融講了三句話,也非常清楚,意思就是未來核心競爭力的因素,安全的因素,還有一個是社會經濟基礎秩序問題,這應該是現在金融的作用,主旨特徵和重要性。

金融怎么解決社會主要矛盾的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解決供給側改革問題?不平衡不充分雖然是新時期社會的一個主要矛盾,但是在金融服務上,金融發揮作用上,解決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首先還是要發展。因爲對金融投入的不平衡,就帶來了不充分的問題。

前幾年講了三農問題,小微企業問題,隨着普惠金融的發展,特別是高科技手段的運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普惠金融問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覆蓋面,受衆群體,服務面上都有很大的改善,但是這種改善所帶來的新的問題又是什么?

我覺得現在怎么更深入的,更扎實的的看這些問題,還需要大家來統一思想。比如在去年經濟的一些新的情況,特別強調了服務實體經濟方面,在我們服務的變化結構調整過程當中,銀行和企業之間又出現了一些問題;在宏觀形勢要求之下,特別是在兩個宏觀的框架之下,又出現了問題;經濟和實體的需求和我們的供給之間,現在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關系,不要老簡單的說,金融對國企怎么樣,對民企怎么樣,不能簡單的看這個問題。

固然在這方面存在問題,但是我覺得可能有些事情還不完成是這樣,爲什么這么講呢?

第一在我們經濟發展的實體經濟面上來講,在新時期下在向生產形式轉變的形勢怎么樣,這個大勢不管是國企也好民企也好,就是在你的腦子裏有沒有宏觀的、整體的要求的理念,還是說我們在金融服務當中就是有差距,來解決安全性的問題,或者其它一些問題,我覺得在這方面,你說我就是支持國企,國企作爲經濟的支柱,非公企業作爲補充,從市場角度來講,經濟發展我們還要注意。

第二個,在解決過去發展當中特別資產評估下來的表內表外問題,或者說我們的在特別政策調整下實施的信貸壓縮問題。當然從宏觀角度和微觀角度來看都有改善,如果上到總行,或者是監管部門,對這提出要求,總行看到不良率以後,也提出要求要壓縮,但是實際當中,從質量的好與壞來講,今年的任務要壓縮,你能壓到誰身上,能縮到誰身上?

咱們不說好壞,就說到那些能夠抽回來貸款的企業身上,這個我了解到,去年到今年聽到一些反映,現實當中這個問題大家可以思考。因爲不良貸款消化要有一個過程,現在整體的增量和各方面,甚至有的存量方面也要改善,再要求在企業結構上,甚至在企業的成分上做改變的話,從最簡單的道理來講,要解決這么一個問題,現在不好用規範化語言來說明這個問題,但是實際上就是這個事,所以今年的要求就是這樣,那要解決這個事情,只能超越自己的能力,沒有能力的已經爬那了,你還超什么呢?這就是我們現在非常簡單,而且非常現實的一個問題,而且這個問題是一直存在的,所以說我們改善金融服務,也可以創新銀行業務的創新發展等等這些東西,科技手段,人工智能,AI區塊鏈等等的實驗研究階段。

這些基本的問題,最終在我們現實當中反應的這些問題到底解決了沒有,我們宏觀經濟兩個支柱下的金融部門,以及跟社會之間,這么一個鏈條的關系,到底怎么樣,現在出現的問題是什么?

企業的生產發展本來挺好的,但是這個供給,就是量的供給條件下由於表的一些要求和改善,有些企業就遭遇所謂的抽貸,按道理來說抽貸不是銀行所應該出現的,這都有合同的,合同沒到期,該正常還款,那你說要提前壓縮他多少,這原因是什么?

所以我現在覺得在增量發展上,原來選擇項目上有很多,但是在這種變化情況下,我們怎么能夠把這些問題處理的好,實際上是個很現實的問題。在座嘉賓的都是工作在第一线,大部分都在第一线,這些問題在我們現實社會當中,而且特別是按照十九大的要求和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的總體目標設計,金融供給側改革,對於使市場資源配制當中取得一定的作用,和整合市場關系當中,它起到的潛在作用是不可忽視的。但是我們結構調不好的話,要思考問題就不是簡單的拿着書本看,要到現實當中的體驗。

企業本身現在不是沒有問題,更不要說民營企業,看到這些問題,我們是站在什么角度上把它做細做好?另外一個問題是在現實當中的溝通、交流,這個東西做的充分不充分,從監管角度來講,守住不發生系統風險的底线,防風險,但是在這個松緊的判斷上,到底是怎么在這個底线要求下,結構判斷上,在業務的監管上,和實體的服務商,這些問題怎么溝通,我們經營部門又怎樣客觀的把現實問題反應出來?

現在很多問題都在忍,這個忍就是說你監管部門找到我了,我有一些話想說,但是因爲你是監管部門,又不能說,越是這樣的東西積累下去,往往監管部門也是一樣,你的風險怎么樣,風險在哪裏,不聽解釋,各說各的理,讓這些問題老對不到一起去,對接不上,現在金融科技的發展,包括這些區塊鏈等等,最重要的是要對上,才能高效率。

所以我覺得在改善金融服務,進行供給側改革的問題上,實際上有很多不是簡單的具體理解這些問題,是要在怎么去結合現實實際存在的問題來深化供給側結構改革。這個東西你說長篇大論,現實中的問題太普遍了,八十年代還好一點,九十年代、十九大以後我們經歷的就是這個,另外在這個過程當中,還有的說資金有,我們找不到項目等等這些話也常常能聽說,在這種情況下爲什么找不到項目,“沒有合適的項目”是一種說辭,還是現實當中企業的盈利和他的轉化過程中的一些困難,和我們銀行經營目標之間的矛盾?我覺得這都是現實當中,即不是很深奧,但是又沒有有利的措施去有效的解決這個問題。

我們在提高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益上,就要拿出一些措施。現在的銀行跟以前的銀行不一樣了,加入WTO以後,特別是按照巴塞爾協議以後,它已經不是簡單的存貸比問題,現在就是存貸比不高,資本充足率不夠,風險資本不夠,仍然是壓縮了你所謂的信貸供給,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銀行有沒有根據這樣一些變化,來考慮整體的這些經營模式和經營特點的轉變,現在的資本增加又遇到很多社會的阻力,特別是我們的大行,宇宙行,這些都是我們在現實當中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當中的規則又必須遵守,這些問題怎么通過供給側改革來把它處理的更好。以上就是我對一些具體反應的問題的考慮,金融服務問題的一些簡單的思考,供大家參考,謝謝。

根據嘉賓現場演講整理,未經本人審閱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