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太平盛世,政治家靜極思動,製造混亂,從中取利。世事紛擾,從中美貿易大戰、至俄烏戰爭、台海局勢、中美角力、美國通脹及國內自身問題等等,錯綜複雜多項因素,造成現今金融產品包括股票、外匯、商品、虛擬貨幣等市場亂象叢生。最多人參與的股票市場,充斥着時好時壞的消息, 急升暴跌,令炒慣單邊市模式之股民喫盡苦頭。

自從美國主打的代理人戰爭開火,加上胡亂制裁多國,卻沒有想到多年來全球一體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供求關係,以致物資供應鏈嚴重缺乏。物價飆升,過去沒有處理的通脹問題更形惡化。刻不容緩,聯儲局惟有進行連串暴力加息行動,債券價格大跌,股價急挫,科技企業市值收縮,難以借貸,紛紛提款應急,個別銀行資不抵債,宣布破產倒閉。火燒連環船,連百年基業之瑞士信貸投資銀行也要被瑞士銀行收購接管。看來美國地區銀行業倒閉潮尚未完結,企業及存戶對於小型銀行不再信任,或許要經過連串收購整合,震盪才會平復下來。

一眾美國大企業為求節省成本,大量裁員,接二連三傳來的壞消息,似乎預告經濟已向下調整。不過奇怪的是,連續加息後的經濟數據,例如就業及消費物價指數等仍高踞不下,美國經濟好得令人懷疑。聯儲局奉數據為依歸,通脹猛於虎,加息行動短期仍會持續,除非經濟數據出現大倒退或銀行倒閉潮牽連廣泛,否則減息是奢望。

這邊廂銀行業危機併發,那邊廂卻又來了個債務觸及31.4萬億美元的舉債上限的重大風險。迫在眉睫,如不盡快解決,6月1日美國將會面臨債務違約,沒法支付帳單,信用破產,美元地位不保,引發金融危機。對於國內而言,美國政府會關門大吉,公務員沒有糧出等等,不過對於金融服務、執法部門及交通航空等仍可維持運作一段時間。

美國是靠借貸度日的國家,由來已久,實際上隨着GDP一路有增長,債務限額同時被不斷提高。從列根政府開始,更由於赤字擴大而拚命提高債務上限。增加債務上限,需要國會通過,而國會就是執政黨與在野黨的表演場地。民主共和兩黨,互相角力,輪流獻技,會否妥協暫時是未知之數,但根據過往歷史,最終達成協議機率甚高。然而,在兩黨互相討價還價聲中,股票市場不可能一飛沖天,只會因應兩黨言論而忽上忽落。處於此撲朔迷離的投資市場,只能採取急插時買入、反彈時食胡之低揸高沽策略為上算。

資深股評家 鄧建初
(作者為資深股評家,縱橫香港金融圈近三十年,看透股壇光怪陸離,經歷多次「缸湖」浩劫,人稱「初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