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源策略據消息面稱蘋果落地輻射市場,動蕩市場下,美元成真避險品種
 
蘋果落地,權重股大戶深刻影響ETF收益;美元強勢,押多倉位持續攀升;與排隊IPO現象同步,中概股私有化也迎來小高潮。
 
慘啊,蘋果慘,周一再度迎來大跌,周二有繼續下探。
 
截止周一收盤,蘋果近1個月跌幅已經超過了10%,你要說跌的多慘,比蘋果跌的慘的藍籌股多了去了。但是,蘋果地位不同,它是帶頭大哥啊,何況本輪蘋果股票下跌的誘因是對其未來銷量的擔憂,所以蘋果供應商預期不振,大家馬上聯想到iPhone銷量恐怕不樂觀,蘋果跌連帶着更多供應商跌,這樣輻射出去,光蘋果相關產業鏈就能跌出巨量市值。何況,蘋果更有當前市場投資者情緒的影響,蘋果繼續跌,本來就沒從近期市場調整站穩的美國科技股們也只能陪着跌。
 
何況,蘋果還是諸多市場指數的重要權重股,對於基金和機構投資者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根據ETF數據網站初步統計,蘋果至少是163只ETF的成分股,更在多只ETF中是佔比極大的權重股。
 
而在美國市場動蕩的時候,美元資產繼續顯現出真避險標的的本身,美元指數繼續攀升,我們以美國市場的美元指數ETF:UUP爲例。
 
而從期貨市場來看,盡管美元漲了這么多了,但是押注美元繼續上漲的資金依然在增加,推動美元指數向上,甚至突破100的力量依然存在。
 
而上一次美元指數如此彪悍還是在2014到2015年間,有趣的是,發端也是2014年一季度,持續到2015年4月結束,當時UUP最高漲幅超過20%。需要注意的是,美元漲跌周期性也很強,所以從避險角度還是不如美債ETF,美債ETF漲起來不會如此迅猛,但是跌起來也不會如美元指數一般快速,何況美債ETF還有每月分紅的固收特徵。所以中短期避險,可以考慮UUP這樣的ETF,但是中長期避險還是美債ETF靠譜一些。
 
而在美元彪悍的同時,不出預料的,黃金繼續萎靡,在這兩天市場震蕩的日子,掛鉤黃金的GLD來看,哪裏有避險資產的樣子。
 
而在美國市場的震蕩中,中概股今年普遍不好過,感覺更多跟着A股走,沒有跟着美股走啊。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在美國市場IPO的中概股也紛紛折戟,跌幅更是驚人。
 
近一個月表現來看,拼多多、趣頭條、蔚來汽車等跌幅比KWEB更低,在動蕩的市場上,投資者往往對新股更加謹慎。當然,長期來看,在這波暴跌中一些商業邏輯更穩固,成長性更強的公司也會跌出機會,比如像拼多多這樣的公司,我個人還是看好其長期表現的。
 
而與此同時,一股並不引人注目的暗流正在生長,那就是中概股的私有化重新擡頭。
 
2015年曾經掀起一波中概股私有化大潮,其中的重要誘因就是那年一季度A股還在玩命狂漲,很多中概股迫不及待回歸祖國懷抱,去獲得“更合理的估值”。而此後,A股崩盤,連IPO都堰塞湖了,誰還回歸?而自2015年創紀錄的201.4億美元私有化規模後,2018年迄今爲止已有70億美元資金投入到中概股私有化的新徵程中。
 
但是,今年大家對中概股的私有化談的不多,畢竟今年大都是些規模較小的公司,遠非當年奇虎360私有化的規模可比,同時涉及的領域也並非更受矚目的互聯網行業,今年美國中概股私有化最大的單子來自泰邦生物,盡管這家公司在美上市時間很早,但是恐怕炒美股的中國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知曉的也不多。
 
另一方面,今年更奪目的還是中概股的IPO熱,於是上市擡頭與退市重熱交相輝映。矛盾嗎?一點不矛盾,它們對應的都是不同公司的訴求和階段,一些要趕緊IPO在二級市場涼涼前拿到錢過冬(最近准備上市的蘑菇街從財務上看可謂其中典型),而一些公司則要從已經對其價值不大的二級市場退出,從多方面節約成本,同時未來對接其它形式的資本或許獲益更佳。
 
兩種方向,其實本質上都是當前資本市場周期的反映,作爲投資者在投資上也需注意遠離高風險的,或者尚未充分在市場達成價值共識的標的。在波動的市場,無需過於擔心動不動就高呼金融危機要來了,但是更需要注意風控,這個時候,與其選擇個股,選擇不同風險等級的緊跟市場的寬基指數基金還真的是不需要離場,但是同樣可以抵御市場風浪的不錯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