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元國際化被日本大藏省定義爲提高日元在國際金融交易和國際貿易中的使用比例,增加外國投資者對日元資產的持有份額。1980年代日元國際化正式开始,日本希望借此使日元成爲與日本經濟地位相稱的國際貨幣,在國際上行使計價、結算和儲備的貨幣職能。在實施日元國際化战略的過程中,日本政府一方面鼓勵在對外貿易結算中使用日元,以提高日元在國際貿易結算中的比例,另一方面通過开放資本账戶和建設日元離岸市場,試圖以歐洲日元自由化作爲突破口,推動日元國際化。就目前來看,依靠“貿易結算+離岸市場”的日元國際化策略並不成功,日元在貿易結算、計價債券發行和國際儲備等方面仍與真正的國際貨幣存在一定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日元國際化始終伴隨着日元匯率的大幅波動。自1973年2月日本放棄固定匯率制度轉向浮動匯率制度以來,日元匯率便處於不斷波動的狀態。匯率波動對企業以日元標記的出口價格和收入有重要影響,日本企業爲了規避日元匯率波動帶來的風險,確保利潤,往往採用出口目標國當地的貨幣或第三國貨幣(如美元)進行計價和結算。匯率波動導致企業規避匯率風險的行爲,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日元國際化目標的實現。
 
日元國際化爲何困難重重?日元匯率波動在日元國際化中起到如何的作用?本文將研究重點放在日元貿易結算貨幣地位與日元匯率波動之間的關系上,探究日元匯率波動是否對日元在進出口貿易中的使用具有顯著影響,如果存在影響,這種影響又通過何種渠道傳遞。
 
文獻綜述
 
日元匯率:關於日元國際化的大量研究認爲,雖然經過多年努力,日元已取得和英鎊、瑞士法郎、澳大利亞元等貨幣相同的國際地位,但與美元和歐元這兩種真正的國際貨幣和區域貨幣相比仍有較大差距。這一差距不僅體現在日元作爲金融產品交易和國際儲備貨幣等方面的地位不高,還體現爲日元在對外貿易結算中使用比例偏低。日本出口商品技術水平高,海外市場份額大,理論上非常有利於出口商採用本國貨幣結算,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無論日本多么努力地推動日元國際化,日元在日本出口結算貨幣中所佔比例仍然偏低,明顯與日本的國際經濟地位不相稱。
 
一些學者對日元在貿易結算中使用比例偏低的原因進行了探討。Oi等(2004)將其歸結爲以下幾個方面:(1)美元作爲主要貿易貨幣的慣性或鎖定效應(Lock-in Effect);(2)日元與其他東亞國家貨幣缺少直接交換渠道;(3)日本國內金融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不夠,金融改革進度緩慢;(4)東亞國家普遍實行盯住美元或表面浮動實際上盯住美元的匯率制度;(5)日本對外依存度較高,尤其依賴於對美國的出口貿易;(6)日本大型綜合商社持有規模巨大的以外幣尤其是美元計價的資產和負債,因此更傾向於在業務中使用美元計價以規避匯率風險。Ito等(2012)對23家日本大型出口企業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日元難以在國際貿易中取得結算貨幣地位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日本企業在與發達國家進行貿易時傾向於使用對方國家的貨幣結算,這是爲了消除匯率波動的影響,使出口產品與當地產品的價格保持一致,從而保障日本出口產品在海外市場的競爭力;二是日本企業出口的產品以電器元件爲主,依照目前東亞分工格局,這些產品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加工成最終產品後銷往歐美,受最終產品結算機制的影響,日本生產的中間產品往往也採用美元結算。除此之外,日本企業出口的產品同質性強,在海外市場有較高的價格彈性,這也是日本貿易商不選擇日元結算的重要原因。
 
激烈的競爭引發日本企業在海外銷售中廣泛使用依市場定價(PricetoMarket,以下簡稱PTM)的策略。Fukuda(1996)檢驗了日本企業在出口貿易中是否存在依市場定價的傾向,通過對比日本企業在對美國出口和對東亞出口中各種結算貨幣使用情況的數據,發現依市場定價的行爲確實存在。日本企業在與美國進口商的貿易中更多的是採用美元作爲結算貨幣,目的是維持出口商品價格的穩定,而日本企業在與東亞國家的貿易中則更多的是使用日元結算,由進口商承擔匯率風險。Sato(2009)試圖找到日元在日本與東亞的貿易中無法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他構建實證模型分析依市場定價(PTM)模式與日本企業貿易貨幣選擇行爲的關系,結果表明,日本企業試圖穩定出口產品價格的意愿導致其傾向於使用美元作爲結算貨幣。因此,盡管日本與東亞國家建立了更緊密的經貿關系,雙邊投資和貿易大幅增長,然而日本出口企業的PTM模式導致日元在東亞地區的使用量並沒有大幅增長,美元仍然是該地區主要的貿易貨幣。
 
匯率波動對於貨幣的貿易結算地位也具有重要作用,主要體現爲廠商對匯率風險的反應。在國際貿易中,出口商面臨兩種風險:一種是由匯率不穩定造成的收益損失,即匯率風險,選擇何種貨幣結算決定了是由出口商還是進口商承擔該風險;另一種是由價格不確定導致的需求量變動,即需求風險,當出口商使用本國貨幣結算時,本幣表示的商品價格是固定的,但外幣表示的商品價格將隨匯率波動而變化,於是外國消費者的需求量也將產生變動(Donnenfeld和Zilcha,1991)。廠商的風險偏好對其貨幣選擇行爲有重要影響,Giovannini(1988)在模型中假定壟斷競爭企業面臨不確定的匯率波動衝擊,企業通過選擇不同的結算貨幣以實現利潤最大化。如果廠商具有凸的利潤函數,那么廠商會選擇出口國貨幣結算(PCP);如果廠商的利潤函數是凹函數,那么廠商將使用進口國貨幣進行結算(LCP)。Lindset(2005)的研究也證明,在匯率隨機波動的情況下廠商能夠通過選擇不同的結算貨幣規避不確定性,最大化預期利潤。
 
許多學者的研究證明了日元匯率波動確實會影響對外貿易中以日元結算的比例。羅忠洲、徐淑堂(2012)和羅成、顧永昆(2017)通過實證分析發現,日元升值對日元國際化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即使用日元結算的貿易將增加。張國慶、劉駿民(2009)認爲,日元匯率的大幅波動催生了日元的匯率風險,使得各國與日本進行雙邊貿易時不愿使用日元作爲結算貨幣。管濤、陳之平(2014)則強調,貨幣政策信用是影響貨幣國際化成功與否的關鍵,匯率不穩定增加了日元的匯兌風險和交易成本,令使用者喪失對日元的信心,不利於擴大日元在貿易中的使用範圍。 
 
既有研究較爲全面地分析了日元國際化失敗的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匯率波動對日元結算貨幣地位的影響。本文則將焦點放在日元匯率波動與日元貿易結算貨幣地位之間的關系上,使用實證方法檢驗匯率波動對日元結算比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