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上周四大升,事後回想可能是迴光返照。經過上周五大跌之後,四月美股升勢斷纜,其中納指單月份表現更錄得2008年以來最差。上周初,摩通等大行純粹以短線操作角度分析;列舉包括超賣、投資者過分悲觀、以及期權相關潛在夾倉等因素,認為市況會反彈,結果未有成事。在在證明,宏觀大環境急劇轉變而持續影響市場情緒及資金流向前提下,跑去以微觀角度判斷後市,失敗從來居多。那到底,微觀及技術走勢何時可再派用場,老套一點,至少要待息口及盈利不確定因素獲消化。

據Refinitiv Lipper統計數字,上周美國股債基金資金持續外流,而流入貨幣基金規模卻高達400多億美元,創三月初以來最多。但大數背後可能存在一定樂觀訊息;包括從過往經驗,貨幣基金大規模流入肯定是短暫居多,意味資金或醞釀較明顯配置變動。第二是,股票基金走資規模按周減少三成有多,其中美股大市值企業相關基金三星期以來首獲資金流入,只是被增長股基金被贖回所抵銷。最後,債券基金雖然繼續走錢,惟以金額計已較早幾星期持續過百億明顯改善。簡單一個分析是,債券利率升至現水平已對部分投資者構成入市誘因。另一方面,業績期大部分表現理想,亦誘使資金吸納大藍籌。

基於市況逆轉,踏入五月傳統Sell in May月份又再引起關注。CFRA上周初以五月作為劃分計算,自1946年起標普500十一至四月份的半年,平均升幅為6.8%,反之由五至十月份的另外六個月,平均回報只有1.7%。可是,縮短至近五年表現去計算的話,5至10月份的半年回報卻有7.2%,較11至4月份的平均5%半年回報為高。可是,如果從1992年的中期選舉年計算三十年的平均表現,五月起的半年股市在中期選舉年平均要跌3.4%。基於數字上的混亂,Sell in May成立與否意義不大,皆因市場關注仍是盈利、經濟與息口。純粹看盈利的話,截至上周五約一半的標普500企業公布業績,81%勝預期,較平均66%為高。

本周焦點是聯儲局議息,基本上市場已預期大幅加息將會開始,惟上周五公布的PCE數字某程度上是添煩添亂。首先,6.6%增長遠比局方2%目標或可接受水平為高。數據公布後,部分意見認為數字已見頂。可是,撇除供應鏈問題,任何經濟學說從來認為,通脹最難處理的部分就是通脹預期及工資帶動的通脹;前者方面,聯儲局公信力大減,令市場不相信局方有力抗通脹,於是通脹預期一直高踞不下。至於工資,三月份的勞動成本按季升幅擴大至1.4%,按年升幅達4.5%創廿一年最高,美股前景憂已。港股方面,情況有逆轉。假期前大升,中資股及在美中概股大幅反彈,政策狂熱份子歸功於政治局會議的公布,會議最有力度的公布有一句:經濟要穩住是黨中央的要求。內地從來甚少下調增長目標,但如何達到全年5.5%目標,內地多次強調基建及消費,就是內循環模式,帶有自力更生味道。恆指技術走勢是轉強了,能否在美股弱而港股強,還看A股吧。

元宇證券基金投資總監 林嘉麒(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並未持有以上股份)